.
医患间的温度
浏览量 34 时间 2024-03-14 09:26:49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急诊医学科 李晨

值此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作为共产党员,回忆日常工作点滴,从平凡的视角梳理医者仁心。

疫情,悸动着地球村。却有一种温度感染着中国人的心。自愿送医护人员上下班的武汉小伙子,全世界华裔自发捐助的物资,除夕深夜解放军整齐笔挺的身姿,全国逆行者勾勒出汇聚的线条。

隔着屏幕接收到的温暖已让人泪目,身边的感动更鼓舞着我们的心。疫情期间,一位与医护人员有着不解之缘的解放军战士屡次来到我科送来敬意与温暖。他身着军装,目光坚定:“我代表我的家人们向你们致以崇高的敬意,祝你们一切平安!”从写满了温暖的字条、暖暖的爱心餐,到可以融化冰川的笑容,到沉甸甸的国徽。有时,幸福就是来得这么突然;快乐就是这么简单。

平凡工作中的那一幕至今刻印在我们心中。解放军战士佩戴正式军帽,着一身笔挺的军装,肩上闪烁着璀璨的荣光,风尘仆仆赶来,郑重地将一枚建国70周年纪念徽章敬赠给急诊医学科全体医务人员。他用一个庄严的军礼诠释了他对奋战在疫情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深深的敬仰与尊敬。那枚闪耀着温暖与力量的纪念徽章面前,所有人肃然起敬,久久回荡着战士临走时的嘱托:“我将远去维和,一走不知归来是何时,所以今日把最值得尊敬的东西交给最值得尊敬的人。”我们自知前线固然危险,却是职责所在,不应授予如此殊荣,解放军战士执意将这枚徽章留在急诊医学科,我们向他表示,我们会代为保管,待他披荆斩棘,平安归来,将完璧归赵。 

医患间的温度,是我短短16年从医生涯中最美好的收获。那些坚定的眼神、亲切的问候、感动的泪水,是做医生这个职业所独有的幸福感。

古稀老人疫情期间从德国飞回,春节发病,近10个月,严重低蛋白、水肿、大量胸腔积液,痛不欲生,德国先进的医疗未能解决老人的问题。在一次胸腔穿刺后,老人伏在床边痛哭,一旁不知所措的我们只能尽力安慰。为了找到病情的突破点,我与患者爱人开始一次又一次的深谈,从中得知了叔叔这一辈子的艰辛和心中压抑的苦闷。在对各种可疑原因进行排查后,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内分泌调节、心理疏导、疏肝理气。老人的情况一天天好了起来,同样是春节,幸福地享受人生。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纽带,正是这来去间的语言和文字,让原本陌生的面孔变得生动。在快节奏的今天,“信任”二字往往是我们所或缺的;而沟通能让我们重拾信任之美。医患之间,不只是一纸契约,包含温度的气场在医患间流动,其中的能量甚是惊人。

年近九旬的耄耋老人,疫情期间因重症肺炎在ICU中奄奄一息,一次又一次的病危,生命堪忧。面对儿女不舍的眼神,作为医生,我们应该有所作为。在充分告知病情的基础上,与家属商议治疗方案;奶奶语言不通,儿女视频来帮忙。艰难地一步步走来,撤呼吸机、拔气管插管、拔尿管、拔胃管……奶奶的儿子专程来感谢,叔叔说:“我太幸福了。我60多岁了,下班回家,还能叫声妈妈!”每次回想起,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泪目。生命是脆弱的,生命又是如此坚强。当奶奶痊愈出院,所有人都感动万分。但我知道,最辛苦的是奶奶本人。这个病例也让我更加理解健康人文的概念,懂得患者痛苦的背后需要怎样的人文关怀;特别是那些ICU中连着各种冷冰冰机器的患者,他们真的需要我们的温度。习总书记强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治愈疾病只是我们的初级目标,终极目标是让患者能够回归社会、回归家庭。奶奶近期的照片传来,“能站起身走动了,什么都能吃”。隔着屏幕的我,同样感受到这美好的温度。

医患间的信息是不对等的,如何将晦涩的医学专业知识给老百姓讲明白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医生必须终身从事的艺术。有效的沟通能使诊治更为顺畅,心灵的抚慰更是对人性的尊重。因为我们面对的不是各种疾病,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句问候、一个亲切的眼神、被手温暖过的听诊器、不厌其烦地倾听与解答……真正从内心的关怀是非常容易被感受到的,这也是开启指导-合作医疗模式的必经之路。

一位人民教师,因纳差、消瘦就诊。对于疫情的恐惧使她迟迟来院就诊,我们见到她的时候,5个月瘦了40斤。用皮包骨头形容这位李老师的样子绝不为过,更让人揪心的是,她在就餐时的那种厌恶、痛苦的表情,和头上为数不多的几缕头发。我们知道,李老师在经受着极大的痛苦,她的姐姐说,已经认不出她的样子。我们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迅速锁定病因。患者确诊为甲亢合并甲旁亢,予相应处置后症状逐渐缓解。又几经辗转,终于找到藏在甲状腺中的高功能甲状旁腺。面对手术这与疾病的最后一战,李老师退缩了,她害怕,她不敢手术。一次又一次地劝说,从发病机理到病理生理学改变,到手术的必要性。李老师终于听懂了,也顺利的经过了这一站。几个月后,李老师专程来看医院看我们,让我们看看她的状态有多好。说实话,第一眼我没有认出,因为眼前的这位女士已经特别的精神抖擞了。而第二秒,就是我湿了的眼眶。

同理心是医患之间的桥梁。从病史、临床表现、各种辅助检查,我们得到的只是一个个疾病。而面对每一个患者,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作为医生,我们有义务帮助患者除病去痛;作为人,我们有能力给与每个生命更多的人文关怀。伽达默尔提出两种对真理的认识方式,一种是受科学方法论指导的所谓科学之内的认识方式,另一种是超出科学方法论控制的所谓科学之外的认识方式。人类所能了解的所谓科学之内的知识极其有限,而人文占据了科学之内与之外的巨大空间。医学人文的力量不容小觑。

蓝色橡皮疱样痣综合征,一种罕见病,皮肤及消化道同时发生海绵状或毛细血管性血管瘤,一旦破裂会出现出血。一位阿姨不幸确诊此病,长年消化道出血,靠间断输血维持生命。这次,出血量极大,阿姨的血色素一度下降到30g/L,生命垂危。在与患者和家属做深度沟通后,共同决定通过小肠镜镜下止血。止血后返回病房时,我记得清清楚楚,那双惨白惨白的脚,阿姨眼中失去光泽。手术虽然减少了出血量,但每日仍有500~600ml的血从消化道丢失。我们继续给阿姨鼓劲,去DSA室寻找出血点。一次没有找到,两次没有找到,第三次终于在一个小血管上找到了犯罪血管,并成功封堵。但是我们还没有完全成功,由于长期的失血、胃肠粘膜极其薄弱,在长期营养不良的环境下,肠粘膜仍在渗血。患者开始动摇,我懂阿姨,她受了太多的罪。她开始情绪低落,她不相信自己还能更好。于是我们每天的工作多了一项——和阿姨谈心。在综合肠外营养、抑制血管生长药物以及各种心理建设下,阿姨的血管瘤明显减小了,肠道出血量越来越少,她逐渐开朗起来,笑着重新站了起来。家属说这是奇迹,但我要说这是人与人之间的合力。

医患间的情感是复杂微妙的。一方面,我们会因为患方的不解和质疑愤慨或失落;另一方面,确不遗余力的寻找各种蛛丝马迹,希望能找到更好的办法治疗患者的病痛。于是我们总能见到,某个角落,医生在偷偷为患者落泪;某个闲暇,医生捧着砖头一样的书寻寻觅觅;某个午后,医生面对患者的一捧药片时百感交集;某个深夜,医生睡眼惺忪中冲向医院。

利他是一种快乐。当棘手的病情转危为安,当一团乱麻调理清晰,当原本陌生的人投来会心的笑容,我们总会被反馈的信任而感动。总有这么一个时刻,渺小琐碎的我们会从他人身上看到自己价值。我们会感到自己在发光,也会感到接受到他人的光。这种感受支持我们继续走下去。这个世界上有些事情我们无法解释,但人与人之间相互呼应的光会产生巨大的能量,会创造奇迹。那一定是一种爱,而爱是这个时空中最伟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