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海河眼科国际论坛会议纪要
22-07-28 来源:本站 |
仲夏时节,由天津市医学会主办,天津市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承办的“天津市医学会2022海河眼科国际论坛”于6月10日在天津市眼科医院隆重召开。大会主题为“聚焦、提升、创新、发展”。本次会议将围绕眼科最新发展、各类眼科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以及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最新进展和临床实践经验进行学术交流,并通过线上方式向全国进行直播。
本届论坛荣幸的邀请到谢立信、曹雪涛、杨雄里、苏国辉、范先群等多位两院院士,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现任主委姚克教授、前任主委王宁利教授、候任主委孙兴怀教授,前任主委、天津市眼科医院老院长赵堪兴教授等诸位眼科大咖通过线上线下齐聚津城;并与来自美国、德国、巴西、澳大利亚以及中国香港地区的知名专家学者在线上进行会议交流,共叙眼科学术前沿,共谈眼科事业发展。
天津市眼科医院党委书记王春革教授代表医院,向与会的各级领导、诸位院士和各位眼科同仁表示欢迎及感谢并主持开幕式。天津市眼科医院院长王雁教授代表大会组委会向现场以及在线出席、观看此次会议的各位领导、专家、同道表达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问候。王院长表示,天津市眼科医院建院已有98周年,近百年的历史积淀,赋予眼院人奋发进取的信心与勇气,作为海河眼科国际论坛承办单位,持续地创新与坚持,让我们的海河论坛充满生机与活力。借此良机,通过与国内外各家眼科机构以及南开大学等高校之间的合作交流、成果分享,从而碰撞出火花、提高学术水平,在服务国家“十四五”健康中国战略中,继续书写眼科事业发展的恢弘篇章。天津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天津市医学会眼科分会主委颜华教授代表天津市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天津医科大学对本届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这几年天津市眼科发展很快,尤其是天津市眼科医院发展迅速,这得益于天津市委市政府,特别是天津市医学会的大力支持,也得益于国内同行们的大力支持。近年来眼科界变化很大,在研究领域出现新格局、新变化,特别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交叉学科等方面有了新发展。姚克教授代表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对本届论坛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天津市眼科医院在老院长赫雨时及一代代的眼科名家的引领下,已经走过近百年的风雨历程。本届海河论坛延续上一届设置的我国斜视弱视学科奠基人赫雨时教授的纪念讲座,这既是向前辈名家致敬,更是眼科医院精神的一种传承。王宁利教授代表亚太眼科学会对本届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海河眼科国际论坛在我国眼科学术会议中已经成为品牌会议,引起业内高度关注。本届会议嘉宾不仅齐聚中国顶尖的学术专家,更邀请到多位知名海外学者;会议内容丰富,包含人文、临床、基础甚至转化医学等环节,具有引领性,对中国眼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曹雪涛院士代表南开大学对本届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南开大学与天津市眼科医院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与健康一系列重要论述,积极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加强眼健康创新诊治、防控体系建设,提升我市眼科学科学创新和医疗卫生水平。双方合作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始终将人才队伍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同时着力于将眼科学、视觉科学等交叉学科研究深入开展,今后将共同探讨科研成果转化新途径,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造福眼病患者,为我市乃至全国眼科事业蓬勃发展提供新动力,做出新贡献。天津市政协副主席、天津市卫健委党委书记王建国教授代表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在国家《“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战略指导的大背景下,海河国际眼科论坛已成为我国眼科学术会议的重要品牌,为中外眼科学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者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平台。本次会议邀请到众多院士、眼科领域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齐聚论坛,共同探讨眼科学发展的新观念、新技术、新发展,这必将深入推动我市眼科学学术向广度与深度进军,推进天津乃至全国视觉科学事业的蓬勃发展,促进国内外眼科界的交流与合作,为我国国民眼健康带来更多福祉。
本次海河论坛邀请了谢立信院士、杨雄里院士、范先群院士、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姚克教授、前任主任委员和亚太地区斜视与小儿眼科学会副主席赵堪兴教授、前任主任委员王宁利教授、候任主任委员孙兴怀教授、天津医科大学党委书记颜华教授、天津市眼科医院院长王雁教授和巴西圣保罗大学教授做主旨学术讲座。讲座内容从医学到人文、从基础研究到转化医学、从临床研究到人工智能,涉及角膜疾病、近视防控、眼部肿瘤、白内障、青光眼、斜视与小儿眼科、眼外伤和屈光手术等众多眼科亚专业。各位院士、教授们的精彩讲座可谓学术饕餮盛宴,充分体现着本次海河论坛的主题:“聚焦、提升、创新、发展”,引领眼科研究和医疗的前沿。大会线上参会人数达到9.8w人次,线上线下与会者纷纷表示深受启发,获益匪浅。
在6月11日下午半场的眼科临床医学专场中,分为两个时段,分别由天津市眼科医院张伟教授、中华医学会杂志社黄翊彬教授和天津市眼科医院韩泉洪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王丽强教授担任主持,各大医院的眼科专家们聚焦临床研究领域,带来了精彩的前沿讲座。
在第一时段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许迅教授详细介绍了近视眼轴增长对眼部病变的关系,山东省眼科医院史伟云教授为大家带来了角膜皮样瘤的诊断、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典型病例的介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魏文斌教授就人工智能在近视防控领域的应用示范进行了详尽的讲解,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李朝辉教授对关于白内障患者人工晶体公式的选择做了详细的介绍,来自中华医学会杂志社黄翊彬教授为大家介绍了医学研究及论文发表时应注意的伦理学问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陈有信教授对病理性近视导致的不同眼底病变的AI识别方法的前沿研究进行了介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赵培泉教授列举了典型重水残留的病例并对其预防与处理方法进行了汇报,天津市眼科医院张伟教授为纪念赫雨时教授开创和发展我国斜视事业,给大家带来赫雨时教授纪念专题讲座以及斜视相关的神经眼科学问题。
在第二时段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刘祖国教授介绍了睡眠对干眼和角膜上皮干细胞的影响的研究进展,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张铭志教授就如何对白内障手术进行个性化设计来提高患者视觉质量做出了汇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夏晓波教授为大家介绍了白内障合并散光的术前检查规划及手术方式的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魏世辉教授为大家介绍了外伤性视神经病变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王丽强教授对手术相关性干眼的预防与治疗进行了讲解,第四军医学大学唐都医院严宏教授对2021ARCRS预防白内障术后眼内炎趋势为大家进行解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张明昌教授对组织工程角膜的“前世今生”进行了介绍并对未来展望,天津市眼科医院韩泉洪教授为大家详尽介绍了病理性近视黄斑牵拉性病变的治疗思路。
6月11日下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第一会议室召开2022海河眼科国际论坛眼科基础研究专场。本专场分为两个时段,第一时段由南开大学谭小月教授和天津市眼科医院李轩教授作为主持嘉宾,众位来自各研究领域的学术带头人,聚焦基础研究,为大会带来了精彩的讲座。包括来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杨培增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杨柳教授,南开大学的谭小月教授、刘伟伟教授、赵新教授、杨志谋教授、叶青教授和天津市眼科医院的李轩教授,众位专家从角膜光学特性、炎症发生机制及新药探索再到人工智能及3D打印技术在眼科中的应用等多方面进行详尽的报告,获得与会嘉宾以及参会人员热烈反响。
在会议的第二时段,由天津市眼科医院苑晓勇主任和李月平主任作为主持嘉宾,天津市眼科医院陈松教授、苑晓勇主任、赵红主任、史学锋主任、李月平主任、姜浩主任、韩梅主任、陈陆霞主任、楚艳华主任、王莹主任、南莉主任、孙瑞强主任、杨瑾主任及鞠宏主任各专业的学术骨干,结合自身研究领域,分享手术技巧及临床诊疗经验,引起广大听者共鸣。
此外,我们还惊喜的发现在线参会人数屡创新高,这表明通过网络视频会议直播,2022海河眼科国际论坛的辐射面得到了提升,且学术交流效率得到了提高。
作为眼生物力学研究交流的品牌学术会议,眼生物力学BMW学术会议已连续举办五届,秉承“医工融合发展,创新眼科研究”的主题,致力打造医、学、研、产等各领域融合的学术交流平台,充分展现我国眼生物力学的交叉学科发展、研究成就和转化成果。会上,国内外致力于生物力学领域研究的学者和业界顶尖人士进行了报告,汇聚多方人才,分享生物力学领域前沿进展,探讨自主创新的眼生物力学交叉学科发展之路。会议主席王雁教授致辞,并就“生物力学,我们的研究和思考”进行专题汇报,会程由张西正教授以及香港理工大学郑永平教授、谭又华教授主持,同期汇报专家还包括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哈夫纳眼科研究所CynthiaJ.Roberts教授,太原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全国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前任主任委员)、中国生物材料学院材料生物力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陈维毅教授,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力学系沈珉教授,南昌航空大学方利华教授,还有来自首都医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温州医科大学的年轻学者也参与了本次活动。天津市眼科医院作为天津市防盲技术指导组组长单位,6月12日上午,在2022天津海河眼科国际论坛专设了防盲指导专场。本专题融合线上与主场交叉方式,集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邢若齐副局长以及国内与我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领域的著名专家,包括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洪晶教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叶剑教授、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李筱荣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陈松教授领衔的主讲团队焕新亮相,与大家共同分享防盲治盲和眼健康工作国家政策、规划、适宜技术推广、数据解读等,吸引了众多的同行精英积极参与,共同完成了这一时段的分享与交流。天津市眼科医院以此次海河论坛为契机,在“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的指导下,进一步推动天津市眼健康事业的发展和眼病防治水平的提升。王雁教授在致辞中回顾了始自上世纪80年代,我国防盲治盲领域的总体规划与阶段性成果。从最初的攻克沙眼及世界卫生组织正式认证我国消除致盲性沙眼这一公共卫生问题,到后来,天津市眼科医院在全国较早开展的低视力、白内障复明、角膜病、青光眼、眼底病、眼外伤、近视防控以及眼病流行病学调查等防盲治盲和眼健康工作。
作为天津市防盲技术指导组组长单位和防盲办公室所在单位,王雁教授表示,天津的防盲治盲和眼健康工作的实施,离不开国家卫健委的大力支持。无论是“十三五”时期,为应对我国近视的高发态势,在国家卫健委的大力支持下,天津市眼科医院获批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试点专业对口指导机构资格。不仅承接了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三省市26个试点区县的近视防控指导工作,还承担了全市范围内儿童青少年近视筛查及质控督导。还是今天为全面践行“十四五”眼健康规划,医院在持续巩固百万人口白内障手术率(CSR)成绩的同时,始终坚持的、面向全国的精准帮扶及乡村振兴公益事业,多年来,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王雁教授倡议国内外参会同行,珍惜难得的学术交流平台,深入探讨、相互助力,携手应对目前我国主要致盲性眼病疾病谱的转变,为人民群众全年龄段、全生命周期的眼健康保驾护航。
作为2022海河眼科国际论坛的先导篇,手术点评及疑难病例讨论会于2022年6月10日在天津市眼科医院顺利召开。会议由天津市眼科医院副院长韩泉洪教授主持,首先由天津市眼科医院院长王雁教授致辞,王院长表示手术点评和疑难病例讨论历来是海河眼科国际论坛的热点,希望通过名家交流,相互切磋,促进发展。会议特别邀请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的彭晓燕教授、王涛教授、潘志强教授、卢海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赵明威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的李朝辉教授,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的孙丰源教授,以及天津市眼科医院的赵堪兴教授、张伟教授、赵红教授、韩梅教授担任点评专家。会议共分为三个时段,共分享了18份疑难病例及手术视频,内容涵盖角膜病、白内障、青光眼、葡萄膜炎、玻璃体及视网膜病、眼外伤、眼肌、眼眶等多个专业。
第一时段由赵红主任、李月平主任主持,郭雅图主任分享历经曲折最终确诊的儿童重症肌无力引发的斜视病例,郝瑞主任分享先天性眼眶纤维化及外斜A征行单眼上斜肌延长术的病例,丁娟主任分享外斜V征伴DVD行双眼外直肌后退术、孙春华主任分享嗜酸性肉芽肿的病例。赵堪兴教授、张伟教授、孙丰源教授、赵红教授对各位讲者演示的手术给予高度评价,同时对病例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精彩点评。
第二时段由苑晓勇主任、杨瑾主任共同主持,杨瑾主任分享了Xen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病例,韩泉洪副院长报告了独眼、无光感、小眼球的恶性青光眼手术治疗,苑晓勇主任分享了小梁切除术后小瞳孔硬核白内障的手术,窦瑞医生进行了原发性色素上皮性虹膜囊肿、单眼急性白内障的病例报告,孔怡淳主任分享了CRT固定缝合治疗晶体不全脱位的手术。王涛教授和李朝辉教授对各位医生的手术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宝贵意见。
第三时段由楚艳华主任、张悦主任主持,王蕊医生分享了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进行手术的病例,鞠宏主任报告了无汗症合并青光眼、视网膜脱离、圆锥角膜的跨学科疑难病例,汤涌主任分享了葡萄膜炎合并重症角膜炎病例,李莹医生分享了后巩膜炎合并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扑朔迷离的黄斑水肿,王莹主任分享了复杂BRVO玻璃体积血的手术,楚艳华主任分享了视网膜劈裂合并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及黄斑下重水的处理,张悦主任分享了儿童眼外伤玻璃体积血手术中因地制宜随机应变处理。彭晓燕教授、王涛教授、潘志强教授、赵明威教授、卢海教授、韩梅教授对病例进行了分析点评,同时就讲者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最后,韩泉洪副院长总结:各位讲者不仅提供了有难度,有思考,有深度的病例,同时通过演讲对病例进行了逻辑清晰,观点鲜明的精彩阐述,体现了我院中青年医生过硬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各位受邀专家从诊断思路、治疗方案等方面对病例进行了精彩点评,并提出宝贵意见,线上线下讨论热烈,气氛浓厚,通过观点碰撞为我们带来新的视角和思路,受益良多。最后对各位与会专家的大力支持表示由衷感谢。
为期三天(6月10日-12日)的会议,共计有108位专家线上演讲,包括学术报告134个,覆盖了从最新前沿进展,基础研究、临床诊治到科普指导的方方面面。大会也得到了业内以及权威媒体的广泛关注,累计有60余万人次线上观看,国内各地区域几近全覆盖,同时因国际学术影响力,大会也吸引了来自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云端参会代表,引起了良好的业内及社会反响。